有一種危機,叫信任危機。有了信任危機,也就有了響應信任而產生的商機。于是就誕生了“營銷”,營銷是來解決信任問題的。過往一部分人將“營銷”理解為是技巧與手段,企業與消費者用戶建立關系,往往是通過打造專業品牌形象,給消費者用戶一個好印象,專業術語叫知名度與美譽度。
傳統大賣場,也是通過賣場品牌印象,再對商戶進行統一管理,給消費者用戶提供售賣信任背書,這就是賣場的價值。而一些互聯網平臺(如天貓、京東),比傳統商超賣場生意更加“跑火”,是提供了支付信任、公開點評與無理由退換貨,讓消費者用戶的信任成本更低,搶占了傳統賣場的商機。
一、我們做實業企業的,過往也是想盡辦法,給產品與品牌找背書,希望取得用戶信任,打廣告、評資質、建立高大上的專賣店等等,但近來發現效應不強,效果也不會長。因為市場已經進入充分競爭時期,用戶需求隨著市場在不斷變化,消費者用戶對信任需求的獲取方式也在變化。 當下互聯網企業、互聯網平臺營銷走心方式,比傳統企業更能取信用戶。甚至通過前期的免費提供,讓用戶毫無信任門檻,直到消費者用戶形成使用習慣。是時候,傳統企業也需要往前走一步,走到用戶心中,降低用戶的信任成本。互聯網企業以資本優勢對消費者用戶免費提供服務,跨過了信任的門檻,而傳統企業可能不會這樣做,也不太適合做。怎么辦?傳統實業企業有線下的服務團隊,可以通過“真人”把服務往前多做一些,超過用戶的需求期待,信任自然就來了。
二、 公司的“無口碑、不裝修”的業務模式,是需要提供3套品牌異商采買方案及合作價給用戶選擇,讓用戶感受到專賣店的誠意度與專業性。 專賣店過往的業務習慣,對用戶全房裝修涉及到的其它主、附材品牌采買方案及合作價,只提供一套方案。專賣店全房工作開展也因此被動一些,全房施工的效率與效果也會打折扣,全房造價還會更高。 因為配合不到位,各方能量消耗也會多些,專賣店與用戶都覺得有些累。類似的情況下,專賣店也許還想不通,其實是因為你沒有把信任做足,沒有去做你認為“沒必要的事”。
三、人與人之間本來是沒有信任的,其中一方做了什么讓另外一方感覺值得信任的事,那么就會有信任。人與人之間如果本來就是相互信任的,其中一方做了什么讓信任破滅,那么就不會有信任了。 “營銷”就是解決信任的問題,走進用戶的心就是營銷工作,踏踏實實去做功課才是真營銷。
互聯網企業與互聯網平臺研究的是用戶需求,并將解決用戶信任的第一需求放在首位。傳統企業相比互聯網平臺與企業,能以“真人”面對面方式,信任的建設其實更方便。為人世間的信任下足工夫,這是營銷的第一步工作,其它的都是接下來的事。